2008/05/06

讀書會10問 ---- 從一書一溫哥華 說起

「一書一溫哥華」One book one Vancouver年度書選,今年由詼諧感人的《摩西拉賓斯基的五本書》The five books of Moses Lapinsky雀屏中選。

《摩》講歷史學者拉賓斯基和職業拳擊手的父親、以及俄裔猶太移民家族的故事。作者Karen X. Tulchinsky為影視編劇好手,領獎演說時她為觀眾朗讀作品,聲音表情十足,更強化這部小說的聰穎幽默,難怪她和溫哥華市圖共擬的閱讀活動,全不落俗套。

今夏五月到九月間,陸續推出相關活動,包括「多元文化關係」討論會、放映「Christie Pitts暴亂」紀錄片──75年前多倫多Christie Pitts公園一場足球賽中,有人展示納粹旗,引發猶太與非猶太人之間的衝突暴動--Tulchinsky也將主持一場小型歷史小說寫作坊,指導寫作新手上路。還有一場在圖書館廣場的拳擊展示,溫哥華的拳擊運動員將精銳盡出。 One book one Vancovuer 詳情請見 http://www.vpl.ca/obov/index.html

「一書一溫哥華」簡冊中,提示參與討論《摩》的10個問題,尤其令我心有戚戚。(我的偏見,這10個問題多半也是由最懂這本書的Tulchinsky提出的。)這些問題足當讀書會「標準範本」,尤其新成員較多時,套用在任何一本書上,都能適用──

1,閱讀本書,關於生命和人,你學到什麼?本書傳達的訊息是什麼?

2,你最認同書中哪個角色?為什麼?

3,哪一個角色發展得最透徹?那位角色到故事最終有無改變?命運或巧合怎麼影響他的際遇?

4,書中各個角色做了什麼道德/倫理上的選擇?你怎麼想他們的選擇?設身處地,相同情境你會怎麼做?

5,多元文化是加拿大官方政策,然而許多移民仍認為他們喪失了文化本色。《摩》書中諸般人物如何協調自己的文化及社會環境?如果本書是以不同場景探討不同族裔,講的故事是否仍然相同?

6,在女性是社會中附屬角色的年代,本書的女性是否強大得有些不可思議?你覺得《摩》恰如其分地反應了當時的性別角色嗎?

7,作者曾說:「我不懂拳擊,但(寫作過程中)不論我怎麼給男主角安排別的生涯角色,他終歸要做名拳擊手。」某種程度你覺得作者組成這個故事有些勉強嗎?你喜歡作者的寫作風格和本書的結構嗎?

8,書中包括1942年加拿大參與二戰,突擊德軍占領法地Dieppe,結果慘敗等幾場知名戰役。對照今日,頗具爭議地因為美國在伊拉克的角色,加拿大也在阿富汗駐軍,你覺得本書提出了重要的關連議題嗎?

9,作者的時間轉換處理得好嗎?哪些1930和40年代的生活情節在您眼前躍動?

10,這本書如改編成電影,哪些敘述會改變?你會為書中人物如何選角配對?

不過,這類探討旨義、角色、時代背景、人我互換、時空對照、寫作風格…的問題提示,儘管典型,然若每一次讀書會都照本宣科,大概會像冰糖蹄膀連吃幾天一樣發膩。

讀書會「讀到什麼」的分享,關鍵更在於「和什麼人共讀」。越多成員贊同所選的書籍,組成份子讀過書的質與量越是相近,相對容易溝通;只不過,讓相同羽色的鳥飛在一起,往往像找齊七龍珠一樣不易。

「善待問者如撞鐘,扣之以大者則大鳴,扣之以小者則小鳴」,找到彼此的「善待問者」,提出好問題來相互激盪、思索、回應,心得與理解得以更上層樓,正是「共讀」較「獨讀」更勝一籌之處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