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編輯師父周浩正默默吐絲,把他一輩子做編輯、做出版人的所得,以現在進行式寫成《編輯初探1.0》,而且不要版權,放在網路當公共財──即便台灣和大陸先後取了內容出書,奉上版稅,他也分文不取,甚而自掏腰包買書。
很多人要問:周浩正是誰?這和當年《金石堂出版情報》選他為年度風雲人物,採訪者提出的問題一樣*。
不知此人誰人,但他在耕耘的專業行當受到巨大的敬重,周浩正是這樣。
忍得住不在輕飄的世界做浮誇的事,周浩正一輩子都是這樣。
一年前才開始讀周浩正以「寫給編輯人的信」形式的文稿(當時他寫到第38信),幾度勸周浩正做一件事──為自己的心血建一個專屬網站,方便讀者去索讀,連這樣,他都畫為輕飄的事吧,固執地不為自己謀這名號。
日前,周浩正突然允我,把編輯初探放在我先前的《書,寫》網站。
也許,我們最近的書信露了點端霓:
「最近隨便看看新聞,得知的消息,都是認識的人過去了。
近一年而已吧,從柏楊、陸鏗、老瓊、曹又方、日前是您在(第47)信中寫到的高信疆...。」
周浩正作覆;他剛峻筆第48信:
「相識的人一一走了
我也生出危機感
現在寫這些信時
每封都當成是最後一信的心情在寫。」
也是不久前,才以一天一篇的節奏,把些個新舊作,POST在個忘了的舊瓶網路空間,卻也驟然了解,那樣耗神在博客網誌,自己那些雜碎,實無啥意義。
《書,寫》網站的存在,也是片灰燼,何如《編輯初探1.0》?
今天開始,也將用一天一篇的節奏,把周浩正銜接新舊出版時代的編輯心得,POST在網站,會將它從《書,寫》蛻變成《編輯初探1.0》--不只因敬重聞道先輩,更用尊敬一顆高貴情操的心情。
2009/05/18
2009/05/13
變天
2009年5月13 日 6:30PM 攝氏 7 度
世界上最難做的工作,非溫哥華的氣象預報員莫屬。
偏偏全球暖化還來插一腳,搞得溫哥華人無不留意天氣變化,就像股巿全民運動,卻也人人說不準、個個沒把握。就拿昨天一整天溫哥華的「氣候變遷」來說,就不是「晴時多雲偶陣雨」可以取巧敷衍、交待過去。
一早,經過整晚下個不停,雨終於停了,高空一片陰灰,但看來不是壓低的厚重積雲,等不及春天報到(按人定勝天月曆說法,是3月20 日),Nature Vancouver 的非捨河 Fraser river 歷史之旅,捨之不得,號召來了40 名會員。
從河岸吹來的風,像打開冰箱用二段風速送過來。站在集合地點吹風 15 分鐘之後,Kaethe 憂心忡忡;她昨晚看過氣象預報,不相信今天又要下雪。
不到一小時,雨針變成綿雨,澆涼了我們的探訪好奇心。
"Sorry, Terry",我們向解說員告退,提早離開這塊一直都在那兒,卻新近才被「發現」的河岸高地。
回程路上,已經看到雨絲中夾著一片兩片鵝毛,回到暖暖的屋內,窗外,雪挾著風勢,又急又斜飄降,大地表面,三月份第三度舖上一層糖霜細雪。
中午之後,水氣在零度展開拉鋸戰,雨與雪的拔河,勝負易手了幾回。
下午,陽光突然穿過玻璃窗,澤披那些也快得了憂鬱症的綠色盆栽。它們如此用力伸展,用久雨望晴陽的身姿,無法掩飾向陽光一面倒傾心。
甜蜜時光偏最短暫。不到一小時,藍空易幟,陰灰拿回主導權,冷雨又開始長期執政。夾著威嚇雷聲,遠遠從北岸山頭傳來,隆隆的悶雷,這是驚蟄?
扭開六點新聞,G台的氣象播報員一臉歉意:「你們都知道了,我們今天有雨有雪有灰雲勁風也打雷閃電和出陽光…」;
C 台的溫哥華氣象中心預報員像驚弓小鳥,透過衛星向多倫多新聞主播詢問:「為什麼你老用那種微笑問我天氣到底會怎麼樣?」
24小時氣象專業台:「這真是新挑戰,對,我們也不知道會冒出太陽…怎麼說,感謝老天?」
A 台資深氣象主播己經長出了先天下憂而憂的八字眉,他打出招牌搖頭:「我在努力中,我保證,這個星期,會給你們多一點陽光!」
我忘了提嗎?溫哥華曾經有破紀錄的大霧,一整個月,整座城籠罩在虛無飄渺間。嗯,它至少提供了最佳天候註腳──如墜五里霧中。
(寫於 2009/03/15, 2009/05/12世界日報發表)
世界上最難做的工作,非溫哥華的氣象預報員莫屬。
偏偏全球暖化還來插一腳,搞得溫哥華人無不留意天氣變化,就像股巿全民運動,卻也人人說不準、個個沒把握。就拿昨天一整天溫哥華的「氣候變遷」來說,就不是「晴時多雲偶陣雨」可以取巧敷衍、交待過去。
一早,經過整晚下個不停,雨終於停了,高空一片陰灰,但看來不是壓低的厚重積雲,等不及春天報到(按人定勝天月曆說法,是3月20 日),Nature Vancouver 的非捨河 Fraser river 歷史之旅,捨之不得,號召來了40 名會員。
不到一小時,雨針變成綿雨,澆涼了我們的探訪好奇心。
"Sorry, Terry",我們向解說員告退,提早離開這塊一直都在那兒,卻新近才被「發現」的河岸高地。
回程路上,已經看到雨絲中夾著一片兩片鵝毛,回到暖暖的屋內,窗外,雪挾著風勢,又急又斜飄降,大地表面,三月份第三度舖上一層糖霜細雪。
中午之後,水氣在零度展開拉鋸戰,雨與雪的拔河,勝負易手了幾回。
下午,陽光突然穿過玻璃窗,澤披那些也快得了憂鬱症的綠色盆栽。它們如此用力伸展,用久雨望晴陽的身姿,無法掩飾向陽光一面倒傾心。
甜蜜時光偏最短暫。不到一小時,藍空易幟,陰灰拿回主導權,冷雨又開始長期執政。夾著威嚇雷聲,遠遠從北岸山頭傳來,隆隆的悶雷,這是驚蟄?
扭開六點新聞,G台的氣象播報員一臉歉意:「你們都知道了,我們今天有雨有雪有灰雲勁風也打雷閃電和出陽光…」;
C 台的溫哥華氣象中心預報員像驚弓小鳥,透過衛星向多倫多新聞主播詢問:「為什麼你老用那種微笑問我天氣到底會怎麼樣?」
24小時氣象專業台:「這真是新挑戰,對,我們也不知道會冒出太陽…怎麼說,感謝老天?」
A 台資深氣象主播己經長出了先天下憂而憂的八字眉,他打出招牌搖頭:「我在努力中,我保證,這個星期,會給你們多一點陽光!」
我忘了提嗎?溫哥華曾經有破紀錄的大霧,一整個月,整座城籠罩在虛無飄渺間。嗯,它至少提供了最佳天候註腳──如墜五里霧中。
(寫於 2009/03/15, 2009/05/12世界日報發表)
2009/05/12
Forgetting
以為永遠不會appreciate 喜鬧劇。
"忘了莎拉吧" Forgetting Sarah Marshall 卻一洗對鬧喜劇的膚淺印象。
電視編曲人Peter 交往五年的女友Sarah 提出分手,失戀的他到夏威夷止痛療傷,偏偏和前女友及新歡男友住進同一家渡假旅館。
情敵和情人撞在一起的種種不堪,被誇張扭曲成搞笑效果。
快節奏、每一場都有好幾個cut讓人哈哈大笑微笑冷笑會心一笑噗哧而笑,導演編劇剪輯都 witty!
“忘了”裡頭Sarah 移情別戀對象的Russell Brand,實際角色也在娛樂圈,是英國廣電脫口秀主持人,怪誔到被BBC開除。
Brand 飾演超級歌星,幾乎不用演。既然有歌星,自然有歌, "Inside of you",不管它一語雙關,主題曲挺動聽。
編劇賞了Brand 一段情節對話,簡直是 Forgetting 裡頭的光:
飯店餐飲部經理自己錄了一段 demo 帶,請 Brand 試聽。晚上Brand 等四人坐在一桌用晚餐,餐飲胖經理來問 Brand 聽了帶子沒有。
現實裡常發生的人情壓力/不意願/不容易說NO 的情境,本也不期待Brand 會說什麼好話,等著聽他講什麼搞笑藉口。
Brand 連眉毛都沒動一根,還是一副死痞子相:
「我本來是要聽的,不過咧,我就是繼續過我的日子。」
"I was going to listen to that, but then, n, I just carried on living my life.
"忘了莎拉吧" Forgetting Sarah Marshall 卻一洗對鬧喜劇的膚淺印象。
電視編曲人Peter 交往五年的女友Sarah 提出分手,失戀的他到夏威夷止痛療傷,偏偏和前女友及新歡男友住進同一家渡假旅館。
情敵和情人撞在一起的種種不堪,被誇張扭曲成搞笑效果。
快節奏、每一場都有好幾個cut讓人哈哈大笑微笑冷笑會心一笑噗哧而笑,導演編劇剪輯都 witty!
“忘了”裡頭Sarah 移情別戀對象的Russell Brand,實際角色也在娛樂圈,是英國廣電脫口秀主持人,怪誔到被BBC開除。
Brand 飾演超級歌星,幾乎不用演。既然有歌星,自然有歌, "Inside of you",不管它一語雙關,主題曲挺動聽。
編劇賞了Brand 一段情節對話,簡直是 Forgetting 裡頭的光:
飯店餐飲部經理自己錄了一段 demo 帶,請 Brand 試聽。晚上Brand 等四人坐在一桌用晚餐,餐飲胖經理來問 Brand 聽了帶子沒有。
現實裡常發生的人情壓力/不意願/不容易說NO 的情境,本也不期待Brand 會說什麼好話,等著聽他講什麼搞笑藉口。
Brand 連眉毛都沒動一根,還是一副死痞子相:
「我本來是要聽的,不過咧,我就是繼續過我的日子。」
"I was going to listen to that, but then, n, I just carried on living my life.
2009/05/09
小柯吹吹音樂風
國家元首談閱讀的多,談藝術的少;談藝術的多,談音樂的少。
Bill Clinton 退下來之後,全球受邀巡訪演講,最近接受音樂系列節目"SPECTACLE: Elvis Costello with...*" 訪談,把自己與音樂的關係談得趣味橫生。
SPECTACLE 訪問的多為 Elton John, The Police 這種國際知名歌手樂團;非音樂界的名人,綜合各項指數,小柯大概算得上當世聞人魅力第一名。
柯林頓自己吹薩克斯風,眾所周知。
(這支影片裡可以看到他當年丰采;難得的也有希拉蕊當年風姿)
但小柯在 SPECTACLE 中說的,無關樂評人的音樂知識素養,也不是專業演奏人的生涯感受,他能談的,肯定其他人沒有。迷人之處在,柯林頓把自己體會的治理之事,和音樂連結作比,治大國如烹音樂--
白宮內與白宮外的事務,同樣複雜費神。柯林頓翻閱之前白宮主人留下的筆記,「和演奏音樂時,讀樂譜旁的 notion一樣;讀過或沒讀過這些歷代作曲人或演奏者的心得註記,再去演奏,一定不太一樣。」
小柯說時泛起一抹笑容。了然。
世界首要強國的總統生涯,個中滋味,像數不盡樂譜數不盡音符數不盡演奏人的不盡數的作記未作記,如何細數?怎麼向旁人解說?
最近常看到電影流行一種懶惰對白:
角色A 試圖安慰角色B,你經歷的變故/打擊,我理解:
A: ” I feel sorry for you, believe me, I understand”
B:” believe me, you don’t.”
小柯的笑容,就像在說 you don’t.
夏蟲不可語冰。
好吧,就算是和歐巴馬一樣有人抓刀提稿,但小柯還是數一數二演說高人。他先說了一段按語--過去的總統演說方式,講稿內容、表達語意學、遣詞用句、抑揚頓錯語調,和今日不同,羅斯福、甘廼迪,幾位著名的元首講演各有特色,但那種演說方式,就像今天流行的音樂,不一樣了。
回顧柯林頓在國家元首位子上時,說話的誠懇,像演員的眼淚,不知道幾分演出來、幾分如假似真。這回談音樂,親切家常,也聽得出,不是他陌生的題材,絕非三年兩載過過水而得。
例常問答題,Clinton 音樂中的最愛,大概都屬於符合眾人口味、品味也不差的那種。就記得的列清單如下:
國民歌曲
I wish I knew how it feel to be free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I_Wish_I_Knew_How_It_Would_Feel_To_Be_Free_(song)
情歌
Once in a life time
人人心裡有自己的最愛情歌,個個有自己的主觀原由。
想知道小柯何以選這首做他的 favorite love song?
爵士**
Miles Davis's "My Funny Valentine,"
玩爵士樂的人常用 smart 讚賞即興成份高的爵士樂手,相對於規矩方圓詮檡的古典樂,爵士樂是另一心領神會,至於smart 不 smart,又是另一重主觀偏見。
柯林頓偏心的爵士樂,對我類爵士樂沒嚴重偏好的聽眾,就說民胞物與,偏見略同好了。
小柯提的 My funny Valentine,其實已包裝在一張打著 Bill Clinton 招牌推荐的CD 裡頭:CD to Feature Bill Clinton's Jazz Favorites**
和"村上春樹的音樂圖鑑"等等,都算商業化作品中較smart 的包裝。
儘管憎厭各種商業化明包裝暗包裝,但我對 Bill Clinton 拿人錢財與人消災的「敬業」態度,倒無話可說。
*Elvis Costello 搖滾名人堂歌手,老牌英國作曲人。
** 專輯中另一首,我的偏見推荐:
John Coltrane "My One and Only Love,"
Bill Clinton 退下來之後,全球受邀巡訪演講,最近接受音樂系列節目"SPECTACLE: Elvis Costello with...*" 訪談,把自己與音樂的關係談得趣味橫生。
SPECTACLE 訪問的多為 Elton John, The Police 這種國際知名歌手樂團;非音樂界的名人,綜合各項指數,小柯大概算得上當世聞人魅力第一名。
柯林頓自己吹薩克斯風,眾所周知。
(這支影片裡可以看到他當年丰采;難得的也有希拉蕊當年風姿)
但小柯在 SPECTACLE 中說的,無關樂評人的音樂知識素養,也不是專業演奏人的生涯感受,他能談的,肯定其他人沒有。迷人之處在,柯林頓把自己體會的治理之事,和音樂連結作比,治大國如烹音樂--
白宮內與白宮外的事務,同樣複雜費神。柯林頓翻閱之前白宮主人留下的筆記,「和演奏音樂時,讀樂譜旁的 notion一樣;讀過或沒讀過這些歷代作曲人或演奏者的心得註記,再去演奏,一定不太一樣。」
小柯說時泛起一抹笑容。了然。
世界首要強國的總統生涯,個中滋味,像數不盡樂譜數不盡音符數不盡演奏人的不盡數的作記未作記,如何細數?怎麼向旁人解說?
最近常看到電影流行一種懶惰對白:
角色A 試圖安慰角色B,你經歷的變故/打擊,我理解:
A: ” I feel sorry for you, believe me, I understand”
B:” believe me, you don’t.”
小柯的笑容,就像在說 you don’t.
夏蟲不可語冰。
好吧,就算是和歐巴馬一樣有人抓刀提稿,但小柯還是數一數二演說高人。他先說了一段按語--過去的總統演說方式,講稿內容、表達語意學、遣詞用句、抑揚頓錯語調,和今日不同,羅斯福、甘廼迪,幾位著名的元首講演各有特色,但那種演說方式,就像今天流行的音樂,不一樣了。
回顧柯林頓在國家元首位子上時,說話的誠懇,像演員的眼淚,不知道幾分演出來、幾分如假似真。這回談音樂,親切家常,也聽得出,不是他陌生的題材,絕非三年兩載過過水而得。
例常問答題,Clinton 音樂中的最愛,大概都屬於符合眾人口味、品味也不差的那種。就記得的列清單如下:
國民歌曲
I wish I knew how it feel to be free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I_Wish_I_Knew_How_It_Would_Feel_To_Be_Free_(song)
情歌
Once in a life time
人人心裡有自己的最愛情歌,個個有自己的主觀原由。
想知道小柯何以選這首做他的 favorite love song?
爵士**
Miles Davis's "My Funny Valentine,"
玩爵士樂的人常用 smart 讚賞即興成份高的爵士樂手,相對於規矩方圓詮檡的古典樂,爵士樂是另一心領神會,至於smart 不 smart,又是另一重主觀偏見。
柯林頓偏心的爵士樂,對我類爵士樂沒嚴重偏好的聽眾,就說民胞物與,偏見略同好了。
小柯提的 My funny Valentine,其實已包裝在一張打著 Bill Clinton 招牌推荐的CD 裡頭:CD to Feature Bill Clinton's Jazz Favorites**
和"村上春樹的音樂圖鑑"等等,都算商業化作品中較smart 的包裝。
儘管憎厭各種商業化明包裝暗包裝,但我對 Bill Clinton 拿人錢財與人消災的「敬業」態度,倒無話可說。
*Elvis Costello 搖滾名人堂歌手,老牌英國作曲人。
** 專輯中另一首,我的偏見推荐:
John Coltrane "My One and Only Love,"
2009/05/07
第一篇小說
醜媳婦終於見了公婆;它才剛發表在世報。
當年優秀影評人但漢章去拍了部電影,糟透。
像我這樣沒有想像力的人,放肆去寫小說,只是嘗試,沒打算在這領域上崗。
改了11遍。無能再改。…悲哀的測知極限。對小說大家,越發起立致敬(我的帕慕克!)。
.
.
叼絮滿腔案語,說了Woody Alan 式焦慮。
願意一讀的,別丟來盤盤碟碟--寄稿之前,已先請教逆耳忠友;鎯頭刀斧糖衣毒藥毒衣糖藥和棍棒羽毛,都已受賞--您已浪費了時間,不必再浪費其它。
心痛的感覺
她在千百萬名觀眾的觀看下,注視著他。
她習慣了鏡頭前的作業。腦中像隨時有一個小螢幕,模擬著家家戶戶從電視機上看她的角度;那台對著她的攝影機,就架在咫尺,反而視而不見。
這一刻,更因為他才是她的焦點,忘了想像其他的眼睛。
●
年初,他終於公布罹癌的消息,影劇娛樂版面只給了一個中等篇幅。因為時光催人,他不再是一線男星。
她卻仍穩坐一線席位──儘管也有她的時光催人。拜美容科技之賜,她慶幸猶存的不僅是風韻。
生涯幾度浮沉,鞦韆擺高盪低,她終於也知道,和塵世裡翻來滾去的眾人,沒什麼兩樣。
只是那個圈子,人咬狗、人扮鬼,能讓圈裡圈外既憎又懼,卻不敢嫌棄,「就買我這張老臉的帳」,自嘲裡永遠有幾分真實。
她怎不懂,即使是講人脈資歷的新聞網,即使是保守右派的電視台,螢光幕前,女人的才幹終究不敵貌美年輕。
女王終於自請退位。但她不曾說出「這個節目已經不是我稀罕的黃金收視率」等語。人家反而禮遇地請她回去客卿擔綱,定期製作打著她名號的特輯。
再也不必受制於收視率壓力,不須每次開會,老總就拿報表數字空著的半杯涼水來澆她。現在,她只須報上企畫主題、交一頁漂亮大綱給等在門口的助理,從製作人到業務經理,每個人見了她都換上晶亮鞋面一樣的油光笑臉。
●
最近她更整理生平,出版自傳,捨不得不細述曾與世界領袖多國政要當代名人來往的人生風光。出版社的建議,她接受了──其實更像同謀──從長不盡書的經歷表中抽出一則,炒作話題,自爆當年和沙國大使的婚外情。
上夜間談話節目打書,每個男主持人都緊咬這一段緋聞不放:「如果大使夫人沒有過世,妳會不會寫出來?」
「出書之前,有沒有和大使打過招呼?他不介意?」
那只是一池春水裡的一彎波縐。
寫出來,是我不在意了。粼粼波紋說。
●
面對他。她的心湖,晃漾了一下。
他瘦了許多。因而感覺老了。許多。
more ....
心痛的感覺(上)
心痛的感覺(中)
心痛的感覺(下) (網路版前面多了2行,把個改過6遍的結尾放上來了一部分...唉)
註:
1, 原來的標題是「再訪君」,被友人形容「就是俗」。他改成現在的題目。我以為才是俗,且非我本意。 不過,他算這領域的前輩大老,我不敢鐵齒。而且他提了蘇芮唱的同名歌,溫故之後... 您就和我一樣,當作至少聽了首好歌。
2, 北美友人如果常看60 Minutes,隨便讀讀就知道主角是拿誰來做樣板--只是驗證「我缺乏編故事的想像力」所言不虛。
當年優秀影評人但漢章去拍了部電影,糟透。
像我這樣沒有想像力的人,放肆去寫小說,只是嘗試,沒打算在這領域上崗。
改了11遍。無能再改。…悲哀的測知極限。對小說大家,越發起立致敬(我的帕慕克!)。
.
.
叼絮滿腔案語,說了Woody Alan 式焦慮。
願意一讀的,別丟來盤盤碟碟--寄稿之前,已先請教逆耳忠友;鎯頭刀斧糖衣毒藥毒衣糖藥和棍棒羽毛,都已受賞--您已浪費了時間,不必再浪費其它。
心痛的感覺
她在千百萬名觀眾的觀看下,注視著他。
她習慣了鏡頭前的作業。腦中像隨時有一個小螢幕,模擬著家家戶戶從電視機上看她的角度;那台對著她的攝影機,就架在咫尺,反而視而不見。
這一刻,更因為他才是她的焦點,忘了想像其他的眼睛。
●
年初,他終於公布罹癌的消息,影劇娛樂版面只給了一個中等篇幅。因為時光催人,他不再是一線男星。
她卻仍穩坐一線席位──儘管也有她的時光催人。拜美容科技之賜,她慶幸猶存的不僅是風韻。
生涯幾度浮沉,鞦韆擺高盪低,她終於也知道,和塵世裡翻來滾去的眾人,沒什麼兩樣。
只是那個圈子,人咬狗、人扮鬼,能讓圈裡圈外既憎又懼,卻不敢嫌棄,「就買我這張老臉的帳」,自嘲裡永遠有幾分真實。
她怎不懂,即使是講人脈資歷的新聞網,即使是保守右派的電視台,螢光幕前,女人的才幹終究不敵貌美年輕。
女王終於自請退位。但她不曾說出「這個節目已經不是我稀罕的黃金收視率」等語。人家反而禮遇地請她回去客卿擔綱,定期製作打著她名號的特輯。
再也不必受制於收視率壓力,不須每次開會,老總就拿報表數字空著的半杯涼水來澆她。現在,她只須報上企畫主題、交一頁漂亮大綱給等在門口的助理,從製作人到業務經理,每個人見了她都換上晶亮鞋面一樣的油光笑臉。
●
最近她更整理生平,出版自傳,捨不得不細述曾與世界領袖多國政要當代名人來往的人生風光。出版社的建議,她接受了──其實更像同謀──從長不盡書的經歷表中抽出一則,炒作話題,自爆當年和沙國大使的婚外情。
上夜間談話節目打書,每個男主持人都緊咬這一段緋聞不放:「如果大使夫人沒有過世,妳會不會寫出來?」
「出書之前,有沒有和大使打過招呼?他不介意?」
那只是一池春水裡的一彎波縐。
寫出來,是我不在意了。粼粼波紋說。
●
面對他。她的心湖,晃漾了一下。
他瘦了許多。因而感覺老了。許多。
more ....
心痛的感覺(上)
心痛的感覺(中)
心痛的感覺(下) (網路版前面多了2行,把個改過6遍的結尾放上來了一部分...唉)
註:
1, 原來的標題是「再訪君」,被友人形容「就是俗」。他改成現在的題目。我以為才是俗,且非我本意。 不過,他算這領域的前輩大老,我不敢鐵齒。而且他提了蘇芮唱的同名歌,溫故之後... 您就和我一樣,當作至少聽了首好歌。
2, 北美友人如果常看60 Minutes,隨便讀讀就知道主角是拿誰來做樣板--只是驗證「我缺乏編故事的想像力」所言不虛。
2009/04/29
腦波進行式
腦袋裡到底裝什麼,旁人很難鑽進去搞清楚。被說頭殼壞去或IQ很高,大約和密密褶褶的腦子皺褶產生的腦波有關。
腦波進行,有幾種模式常被提及;說「腦筋秀逗」,其實還蠻精準地描述了其中一種腦波模式。
至於敝人越來越常發生的腦凍,接近腦死,科學家大概沒打算把這樣不算進行的腦波,歸納為一種模式:
一團混亂
不能預期
非線性進行
有時像火花一樣爆發(有人像原子彈)
不均勻
有些波幅拉長得可以環繞地球,有些很短
似會折射
會做自我回饋/回應
.
.
.
不過,你要以為這些模式,純粹只描述腦波,就和我一樣見聞寡陋了。
另一個發生在地底下的網絡,發展和傳導的模式,可以拿來和腦波進行比對。
菌根菌「麥克紮畢」Microzhrbia,存在於土壤裡,著生於樹根上,幫助樹根吸收水份,絕大多數樹木有它才能存活。
菌根菌和許多樹木樹種都能連結,地底下的「腦波」網絡,由麥克紮畢真菌連接眾多樹根,根據他們的需要,輸送資源。
這種情況,人類自找麻煩,說它有爭議,因為它挑戰我們懶惰腦袋,習說的達爾文進化論──物種之間的競爭及合理性。不過,到目前為止,人類的研究算是又一次扮演造物主,「肯定」麥克紮畢網絡的功績,說它們對幼苗的形成、競爭和適應,是很重要的。
麥克紮畢網絡地下有知,應可感到安慰?
那麼,在天之靈呢?趁我腦凍之前,趕緊交待這些遺問──
那些在空中飄盪的細菌(豬流感變異病菌?)的傳導模式是什麼?
謠言進行的模式,和腦波模式,可有幾分相似?(至少很像「自我回饋」吧--發明這麼簡單的解釋名詞,就能讓你我心心相印的人,真是天才!)
對了,心呢?心的波紋長什麼樣?在另一個對應的向度,誰被拿來和心比對?
PS. 以上麥克紮畢內容,如有爭議,別來找我,這是Suzanne Simard*教授在Nature Vancouver一場有趣的演講**。我只是一團混亂、不均勻地、做些自我回饋而已。
**講題為「幫助植物對應氣候變遷中真菌扮演的角色」 The Role of Fungi in Helping Plants Deal with Climate Change.
2009/04/26
The Orange boy led the way
回想起來,那個對你某一段旅程重要的人,往往出現在你不經意的時候。
第二度參加Tree talk,不再有頭一回的新鮮感,卻因那個 Orange boy,像一程新的體驗。
他什麼時候出現在鏡頭裡了?沒留意。他從樹背後走出來,就看到 oh- so- Orange了 *。
旅程的起點在UBC亞洲研究所。穿過日式建築前的樹林;
經過校園時鐘,它更像一座圖騰柱形雕塑;
經過粗礫的關山櫻──最耐折磨的櫻種,卻在牆上投下溫柔的影;
經過陳氏中心,圓形劇場外,一樹少見的紫色杜鵑怒放。
紅、粉、白、紫…,從Rhodo高大花樹到Azelea杜鵑矮叢,罕見杜鵑,各樣只種一株。
問橘小孩,是不是顏色最深的杜鵑最香?他繞去聞最遠的一株淡粉橙杜鵑,回來,再確認一次這株叫鑽石藍 Diamond blue 的杜鵑,
最後聞聞手上的一朵寶紅花朵說(害羞但清晰):
「只有這一朵有一點點香。」
他伸過來花朵,讓妳也聞一聞,那麼自然。
是米開朗基羅《創世紀》伸出來的手?還是那淡淡的香?
一霎時,我愛上這個橘小孩。
於是, The Orange boy 開始來領路....
它叫大白櫻,我聽到了.....嘿,這裡有花瓣.....
「你看我手上這顆球,它的氣消了,變得比較小了。」
…喔,你在講解樹嗎?可是,我的球對我那麼重要…。
沒有長花的紅葉橡樹,不是也一樣適合樹下沈思嗎?像我這樣...
「嗨,你怎麼把樹根長到樹頂上去了?」…
我有時候也喜歡頭上腳下翻筋斗,罵我「反了、造反了…」的大人,你能幫我和他們講一講道理嗎?
你的眼睛快要被常春藤包圍了喔…嘿,今年會流行這個顏色的眼影嗎?
你不覺得這些長在地上的花花草草也很美嗎?它們的高度和我比較接近耶。
你看,翻過來,像不像三個顏色的徽章?
我只是跟大人一起來,我只是跟著你們走,我沒有要Follow You喔。
他說這棵樹叫Yoshino,他說,這是一個女孩子的名字喔;讓我認識一下妳的名字……咦,那他叫什麼名字?
Douglas,我可以看一下嗎?Douglas,為什麼你一直去摘花?
你們大人要這樣嗎?比較有學問是不是活得比較好?…我好無聊。
哇,大樹 grandpa!小樹要長很久,才長得了這麼大吧。
小孩長很多很多年以後,也就像大樹一樣囉。…是吧?
這不是停車場嗎?我們什麼時候回去停車場?中午了,我好餓.....
.....我聞到今天最後一縷幽香....
謝謝作伴,The Orange boy。
他說叫做 SAM。「我也是另外一個 S 喔」,他似乎聽懂我說的 Sign。
有一年,當他長到寫回憶錄的年紀,某一年春天,曾經和另一個 S在 UBC 同行一段的模糊印象,會不會突然重新印回腦海?
我卻記得自己當年,嚮往當 S 這樣一個沒那麼多社會規條拘綁的小孩。
* “You are so ...orange”媽媽對表演完節目的小孩說--晚上才看的重播電影"Love Actually"。。
送孩子出門表演之前,她在家中拆聖誔禮物。拆開老公送的禮物,不是她先前在老公西裝口袋發現的一條金心項鍊。那顆心送給了誰做聖誔禮物?
她草草收拾震驚情傷,只為「如常」面對孩子。
晚會表演結束,等待孩子換裝出來的空檔,她質問丈夫:”Is it necklace and sex, Or is it necklace and love?”丈夫無言對應。
孩子一出現,母親半秒鐘之內又得收拾激動,迎向孩子,誇他們剛才台上扮裝龍蝦,表演"出色",但心緒和腦袋來不及轉過來,努力擠出:"You are so ..... ORANGE.”
好 Orange 的編劇!
第二度參加Tree talk,不再有頭一回的新鮮感,卻因那個 Orange boy,像一程新的體驗。
他什麼時候出現在鏡頭裡了?沒留意。他從樹背後走出來,就看到 oh- so- Orange了 *。
旅程的起點在UBC亞洲研究所。穿過日式建築前的樹林;
經過校園時鐘,它更像一座圖騰柱形雕塑;
經過粗礫的關山櫻──最耐折磨的櫻種,卻在牆上投下溫柔的影;
經過陳氏中心,圓形劇場外,一樹少見的紫色杜鵑怒放。
問橘小孩,是不是顏色最深的杜鵑最香?他繞去聞最遠的一株淡粉橙杜鵑,回來,再確認一次這株叫鑽石藍 Diamond blue 的杜鵑,
「只有這一朵有一點點香。」
他伸過來花朵,讓妳也聞一聞,那麼自然。
是米開朗基羅《創世紀》伸出來的手?還是那淡淡的香?
一霎時,我愛上這個橘小孩。
於是, The Orange boy 開始來領路....
…喔,你在講解樹嗎?可是,我的球對我那麼重要…。
我有時候也喜歡頭上腳下翻筋斗,罵我「反了、造反了…」的大人,你能幫我和他們講一講道理嗎?
你看,翻過來,像不像三個顏色的徽章?
小孩長很多很多年以後,也就像大樹一樣囉。…是吧?
這不是停車場嗎?我們什麼時候回去停車場?中午了,我好餓.....
謝謝作伴,The Orange boy。
他說叫做 SAM。「我也是另外一個 S 喔」,他似乎聽懂我說的 Sign。
有一年,當他長到寫回憶錄的年紀,某一年春天,曾經和另一個 S在 UBC 同行一段的模糊印象,會不會突然重新印回腦海?
我卻記得自己當年,嚮往當 S 這樣一個沒那麼多社會規條拘綁的小孩。
送孩子出門表演之前,她在家中拆聖誔禮物。拆開老公送的禮物,不是她先前在老公西裝口袋發現的一條金心項鍊。那顆心送給了誰做聖誔禮物?
她草草收拾震驚情傷,只為「如常」面對孩子。
晚會表演結束,等待孩子換裝出來的空檔,她質問丈夫:”Is it necklace and sex, Or is it necklace and love?”丈夫無言對應。
孩子一出現,母親半秒鐘之內又得收拾激動,迎向孩子,誇他們剛才台上扮裝龍蝦,表演"出色",但心緒和腦袋來不及轉過來,努力擠出:"You are so ..... ORANGE.”
好 Orange 的編劇!
2009/04/15
櫻飛滿城──溫哥華賞櫻
溫哥華3萬6千棵櫻,通常從每年三月起,陸續綻放。只要出門上街,整條整條街地櫻開滿樹,直像走入一座花城。
開車經過,看進橫向街弄,只見一朵一朵花雲,粉紅嫰白嫣桃,這些顏色的粉臘筆,塗布街道兩側,左右兩道帶狀花傘,起伏滾進望不盡的街底。
如果開車直入櫻花街,霎時滿眼換成花紅粉白,只捨得用極慢的速度,在盛裝相迎的兩排花樹底下,緩緩開過。花棚覆頂,抬頭看,淡粉襯著藍天,不正是少男少女的心情。
溫城30多種櫻,接續在粉與白的李花滿樹之後,短短兩個半月時間,按品種時序,先後花開花謝。*
較早報春信的微紅秋花櫻、串串粉包白的褒獎櫻,桃紅惠空櫻,櫻花盛時,最多見的曙櫻、碩大清白的大白櫻、嬰頰粉嫰的完美粉紅櫻、白似小雪花球八重甜櫻….陸續開出。
等到白帶粉的白普賢櫻、複瓣垂菊櫻滿開,母親節前後,櫻吐出最後絲縷,落櫻繽紛,櫻花季進入尾聲。
溫城人享受的櫻花浪漫,不必等到周末假日趕早起晚,擠著塞車路線,上山賞櫻半日遊;不只是日本廟宇附近才較多見的百年垂櫻老樹,風拂過,櫻雨霏霏;不僅僅坐在街角咖啡座,不意櫻花瓣飄落進咖啡杯….。
賞櫻在溫哥華,近便就如出門去一趟便利商店,出門買買日用品,拎著雜貨袋走過櫻花樹下,推嬰兒車、情侶牽手、散伴溜狗、自行車飛輪穿越…..一條一條粉妝嫣紅櫻花街,只是溫城人的日常行經路線。
甚至,不必外出,院裡門前,原來的樹影瘦枝,換上花瀑垂櫻,花影自來窗前。
有時你難免覺得,屋主為了短暫的櫻花,為房子終年選擇了互襯或相合的顏色。
甚至是,晚間信步走在謐靜巷道,一株株淡色花樹,高高映著藍得發黑的天,叢花微微透出螢光,夜來召引賞花遊魂。
怎難怪,溫城人奢侈享櫻何不食肉糜,年年等賞一路花蹤;今冬漫漫,不怪天候,反而埋怨櫻花怎麼來遲。
好不容易,一條街一條街,櫻花又一夕之間塗色換粧!整城櫻花雲滾浪,這,溫哥華終於來了春天。
更多溫哥華賞櫻照片:http://album.udn.com/sscanada/175397
很好的分辨(日本)櫻花論壇:網路花壇:http://forums.plant-seeds.idv.tw/showthread.php?t=50028
大溫主要公園的櫻花http://www.westca.com/Forums/viewtopic/t=212873/lang=schinese.html 溫哥華櫻花名稱中英對照(常用版本之一):http://www.greenclub.bc.ca/Chinese/Green_footprints/Green_Chinese_Web/Week1/week1.htm(網面中下方) *
溫哥華賞櫻圖鑑 & 賞櫻報信團
曾經分不清櫻和李花、蘋果花、杏、桃、梅花…誰是誰,又想分辨清楚的,應該有福了。
櫻花樹幹上有橫紋之外,還想進一步多認識櫻花,並叫得出姓誰名何,有點眉目了。
卑詩大學植物園研究中心副主任賈斯堤斯(Douglas Justice)把溫哥華最常見到的30種櫻,按開花時序,整理成《溫哥華賞櫻圖鑑》(Ornamental Cherries in Vancouver)
圖鑑中有不同的樹型,花瓣花形特寫,各種櫻源頭歷史、生長特性可,收集癖痴還可按書上指引,在溫哥華找到至少五種此地少見的櫻。
溫哥華櫻花節也自兩年前開始辦賞櫻報信團cherries scout,賞櫻探子掃街拍照、紀錄大溫地區的櫻花。溫市中心從北到南七十多條橫街,幾乎條條有櫻輪流綻放。
櫻花報信團年年充電,戶外賞樹漫談 tree walk and talk,室內授課情報,賈斯堤斯總也折枝摘花,實物講解。
去年上課解說所剩的櫻,回收回家,Ikebana櫻插花,多賞了幾日櫻及落英。只是,誰家花落,可別細究。

溫城30多種櫻,接續在粉與白的李花滿樹之後,短短兩個半月時間,按品種時序,先後花開花謝。*

有時你難免覺得,屋主為了短暫的櫻花,為房子終年選擇了互襯或相合的顏色。
怎難怪,溫城人奢侈享櫻何不食肉糜,年年等賞一路花蹤;今冬漫漫,不怪天候,反而埋怨櫻花怎麼來遲。
更多溫哥華賞櫻照片:http://album.udn.com/sscanada/175397
大溫主要公園的櫻花http://www.westca.com/Forums/viewtopic/t=212873/lang=schinese.html 溫哥華櫻花名稱中英對照(常用版本之一):http://www.greenclub.bc.ca/Chinese/Green_footprints/Green_Chinese_Web/Week1/week1.htm(網面中下方) *
溫哥華賞櫻圖鑑 & 賞櫻報信團
曾經分不清櫻和李花、蘋果花、杏、桃、梅花…誰是誰,又想分辨清楚的,應該有福了。
櫻花樹幹上有橫紋之外,還想進一步多認識櫻花,並叫得出姓誰名何,有點眉目了。

溫哥華櫻花節也自兩年前開始辦賞櫻報信團cherries scout,賞櫻探子掃街拍照、紀錄大溫地區的櫻花。溫市中心從北到南七十多條橫街,幾乎條條有櫻輪流綻放。
2009/04/11
Not BLUE today
今天不憂鬱;儘管天空下著雨。
上個月約好,這個感恩節周末,到J的花園種花派對。
這回不是把蘭花草種在小園中,而是把花草從J的前庭後院挖出來,種入花盆裡。
後院搭出來兩張遮雨篷,種花入盆全程,有一株俄國大白李、一株微紅日本秋花櫻為伴。
地上挖出來的大叢植株,像這星果佛甲草SEDUM,分筋挫骨,切成數個小株;
回收再用的花盆,先用清水加稀釋漂白水清洗過,殺菌消毒。
園藝土壤裡,加進1/3質輕通氣的珍珠岩,讓根呼吸。
為了塞進盆內,剪去長根--「突出的錐子」先破袋而出;突出的錐子,也第一個遭棒鎚刀剪。
新的盆子寫上植物名稱,插上標籤。此地園藝人,只肯相認出示名牌的花草。
花草植株,脫離原來的狀態,給它們一些時間,調息離土之苦,在盆裡養生休息,時間會還它靜穩。
生滅盈消,健康的植物,都會努力長出更多更壯的新根,迎向再生力最強的春天。像院裡花草,雨珠洗過,面目一新。(bad! 寫這段,無法不聯想「有霧的早晨」)
有人愛花,我更愛J一嘗難忘好湯:

草菇湯、海鮮湯等,蘋果葡萄乾蛋糕、和藍莓優格派兩道甜點。
壓軸竟然端上芒果布丁。
室內也有植物一席之地;
有畫、有攝影和雕塑。最好的一幅作品,冰箱上一張童畫;

以及鑲框一幅字,一位日本文友寫著:
「天上的星,
地上的花,
人間的愛」。
Stars in heaven, flowers on earth, loves in human.
真喜歡他那樣比花。
這回不是把蘭花草種在小園中,而是把花草從J的前庭後院挖出來,種入花盆裡。
後院搭出來兩張遮雨篷,種花入盆全程,有一株俄國大白李、一株微紅日本秋花櫻為伴。
回收再用的花盆,先用清水加稀釋漂白水清洗過,殺菌消毒。
為了塞進盆內,剪去長根--「突出的錐子」先破袋而出;突出的錐子,也第一個遭棒鎚刀剪。
花草植株,脫離原來的狀態,給它們一些時間,調息離土之苦,在盆裡養生休息,時間會還它靜穩。
生滅盈消,健康的植物,都會努力長出更多更壯的新根,迎向再生力最強的春天。像院裡花草,雨珠洗過,面目一新。(bad! 寫這段,無法不聯想「有霧的早晨」)
有人愛花,我更愛J一嘗難忘好湯:
草菇湯、海鮮湯等,蘋果葡萄乾蛋糕、和藍莓優格派兩道甜點。
壓軸竟然端上芒果布丁。
室內也有植物一席之地;
有畫、有攝影和雕塑。最好的一幅作品,冰箱上一張童畫;
「天上的星,
地上的花,
人間的愛」。
Stars in heaven, flowers on earth, loves in human.
真喜歡他那樣比花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